首页 金融 财经 科技 商业 新能源 新三板
数字 订阅 手机版
首页 > 要闻 > 市场> 文章详情页

揭示信用风险 传导诚信理念

诚信是一个经久不衰、历久弥新的话题。“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对于以信用为主要特征的金融行业而言,诚信更是其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当前信用风险防范在债券市

诚信是一个经久不衰、历久弥新的话题。“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对于以信用为主要特征的金融行业而言,诚信更是其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当前信用风险防范在债券市场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作为市场诚信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支力量,评级机构也应敢于担当、积极作为,以无愧于我国债券市场规范创新发展赋予的时代要求。

信用风暴之下再看风险事件

今年以来的债券市场,不再风平浪静:违约主角蔓延到地方国企,信仰的小船再一次翻了;“提前还钱”演绎“另类违约”,市场“吐槽”不断;更有部分偿债企业打起了逃废债务的主意,引来哗然一片……

据统计,仅今年1至6月,我国公募债券市场已有11家主体发生实质违约,涉及147亿元,违约发生频率和规模都明显超过往年。

信用风险虽总体可控,但仍引发了市场短期波动,部分债券推迟或取消发行、收益率曲线出现上行。经历风险事件频发的恐慌四月之后,债券违约带来的冲击正逐渐消退,企稳向好的基调不变,市场信心已逐步恢复。不过风波之余,关于市场诚信、契约精神的讨论依然在持续发酵。

建立对诚信的信仰

违约本身并不可怕,关键是如何看待违约。我们应当以开放的心态理性面对违约,而不应一味放大违约。据有关统计,2015年全球债券市场发行人主体违约率约为1.66%,而我国这一比率极低,风险仍然整体受控。事实上,引导风险有序释放,保持一定合理区间的违约率,正是债券市场从襁褓走向成熟的标志。

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对违约中的“不当行为”视而不见。据中债资信梳理排查,今年以来多数违约企业虽已通过债务重组、银行支持等完成兑付,但少部分企业消极作为、久拖不决,甚至个别企业借重组、债转股之名,行恶意逃废债之实,这对正在经历违约阵痛期的市场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近期债券违约呈现出一些新特征,其背后也折射出市场机制层面的问题。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但本质是法治经济。“服民以道德,渐民以教化”。然而,解决市场诚信缺失问题的关键不是道德诚信的再教化,而是需要健全市场诚信法律规则,有效防范道德风险,唯此才能破除刚兑神话的迷信,建立起市场对诚信的信仰。

评级机构应责任担当

债券市场的市场化运作发展,离不开信用体系建设。当前多个监管部门正在合力构筑以诚信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体制。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作为市场自律组织,提前布局打造信用风险防控环链,健全从注册发行到违约处置一系列信用管理机制,并重点加强对市场主体事中事后管理,如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加大失信自律惩戒力度等,正是顺应了市场改革趋势。

信用体系建设不仅需要监管部门、自律组织政策支持,也离不开市场机构、中介机构履职尽责。特别是作为债券市场“守门人”的评级机构更应责无旁贷发挥好风险甄别和提前预警作用,挤出评级虚高的市场泡沫,以公信力赢得市场声誉,助力债券市场平稳发展。

去年以来,中债资信持续加大风险预警及监测力度,先后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进行了深入地分析、走访、调研,目前为止在全市场范围梳理出存在风险隐患的发债企业近200家,通过风险排查名单、投资资产池筛查等多种服务形式为投资人投资决策提供支持。公司风险预警的准确性、及时性,风险管理服务的专业性受到市场各方的广泛认可。去年底,中债资信获得了金融时报社与社科院金融研究所联合颁发的“年度最具公信力中介服务机构”奖项。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债资信将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和业务实力,秉持以诚信为核心的行业操守,当好债券市场信用风险防控“排头兵”,助推国内评级行业规范发展,共同营造诚信金融的良好生态环境。 (作者系中债资信评估有限责任公司常务副总裁)

文章来源: 金融时报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金融观察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金融观察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特别提醒】: 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web@chinaes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