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金融 财经 科技 商业 新能源 新三板
数字 订阅 手机版
首页 > 财经频道 > 宏观> 文章详情页

港股打新——干货篇

先谈收益,过去四年(2016-2019)年数据来看,每开设一个港股账户,投入2万港币左右本金,平均每年可以通过港股打新获利1.5万港币左右。这只是不花时间,无脑申购的简单玩法,可以再加上

先谈收益,过去四年(2016-2019)年数据来看,每开设一个港股账户,投入2万港币左右本金,平均每年可以通过港股打新获利1.5万港币左右。这只是不花时间,无脑申购的简单玩法,可以再加上一些简单策略,获得更高的收港股打新,本质就是简单的低风险套利的行为,开启多渠道境外投资的第一步。

港股打新简单来说只需要四步:

·开通香港证券账户

·入金证券账户

·有新股申购时申购

·上市首日卖出。

说一千,道一万,不如亲手实践一把所有流程,所有东西自然清晰明了。

下面从三个方面介绍港股打新

1、什么是港股打新,为什么港股打新值得参与?

2、港股打新的四个实践步骤

3、热门疑问解答

一、什么是港股打新,为什么港股打新值得参与?

港股打新股就是利用香港股票账户,在香港市场新股上市前认购新股,并且在上市后卖出进行获利的一种赚钱方法。

为什么值得参与?

第一、港股打新的门槛低,1~3万港币足够。不像沪港通需要50万门槛。

第二、港股打新的赚钱概率(胜率)很高,过去两年上市的三百多只新股,上市首日正收益的概率超过70%。港股打新最重要的交易原则是一定要在上市首日卖出,这个原则使得港股打新成了一种需要快进快出的投资方式,避免了长期持有需要忍受的波动。我们都知道,很多人亏损的原因就是受不了波动,在低位被洗出局。

第三、最后一个原因是港股打新非常简单易懂,能严格执行「申购」和「首日卖出」这两个最关键的原则,就能保证高胜率。

二.港股打新的四个实践步骤

第一步,开通线上券商账户。市面上的券商有很多都支持港股打新,大家可以自行了解选择。我用的是老虎证券,支持暗盘和现金打新,打新额度也比较宽裕,整体上体验还不错。

第二步,入金证券账户。首先,你要有香港银行卡,港股打新股,如果没有香港银行卡,打新股那就不太好进行了,因为你早晚需要充钱的,目前来说入金就是用三种方式进行的,

第1种方法, 内地银行通过银行购汇,跨境汇款到券商账户,这种方式只能是临时用,因为你早晚需要把钱汇往内地。

第2种方法,办一张美国华美银行的卡,华美或者sib,转账的时候手续费比较高,但是下卡极快。

第3种方法,目前最推荐的方法,办一张香港银行卡,目前能得到香港银行卡的方法只有两种。

一个是在内地的大城市办卡称为见证开户。

一个是去香港直接办卡。

去香港直接办卡。这个对大多数内地人来说有点麻烦,下次去香港玩的时候记得多办几张,一劳永逸。

内地见证开户办香港卡。在内地办香港银行卡有一点难度,必须得在北上广深以及一些二线省会城市进行,其他的小城市可能提供不了办香港卡服务。自己去内地民生的网点办理一般需要30到300万的资金门槛。

第三步,有新股申购时申购。我们能在市面上找到很多现成的新股申购分析,已经帮分析好并整理出了「简版招股书」,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到这些分享新股申购建议的渠道。基本上在打新通道开启的同时,都能从老虎社区查到已经整理好的【一图读懂】,方便直观的看到打新标的的整体质量。

港股打新本身带有投机属性,很多收益来自于人来疯炒作。而低招股价、小市值的股票炒作很容易,其难度远远小于大市值股票。因此,最重要就是申购招股价较小的新股。看简版招股书时,主要是看财务数据中的营收、净利润、估值三个指标。这三个指标是判断新股基本面最重要的依据。

第四步,上市首日卖出。港股打新简单原因在于它有非常简单的「交易策略」,只有一句话:不管涨跌,一定要在新股上市当天卖出。快速资金回笼,准备下一次打新。就这么简单!难在执行,港股打新大部分的亏损,都源于对盈利和亏损的过分贪恋。小部分亏损在于运气不好,申购了破发的新股。

三.热门疑问解答

Q1.一个人可以同时用多个港股券商账户打新吗?

A1.原则上不允许同一身份证用多个券商账户同时认购一只新股,不过现在港交所管控较松,万分之几的抽查概率,真被抽到的话取消当次认购资格,退钱,不影响下次认购。稳妥起见,一个身份证也不必开太多账户,五六个差不多。

Q2、港股打新股和A股不同?

A2.A股打新股需要市值,港股打新股只要有香港证券账户就可以参与认购;A股打新股中签率低,港股打新股中签率高,而且分配机制上是第一手认购中签优先,一手中签率更高。A股打新股只涨不跌,港股打新股有可能破发(但是概率不大),港股没有涨跌幅限制。A股打新股规则多变,港股打新股规则几十年不变。因此,港股打新股,对于散户来说,优势比A股要大得多。

文章来源: 经济网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金融观察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金融观察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特别提醒】: 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web@chinaes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