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金融 财经 科技 商业 新能源 新三板
数字 订阅 手机版
首页 > 新三板观察 > 推荐> 文章详情页

51%股权一次性出清!巨亏68亿的保险业"亏损王"被大股东抛弃

继炒股巨亏、保费收入滑坡、大规模退保事件之后,深陷巨亏泥潭的幸福人寿再次迎来重击:大股东计划一次性全部清仓抛售股权。6月11日晚间,中国信达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拟转让所持

51%股权一次性出清!巨亏68亿的保险业

继炒股巨亏、保费收入滑坡、大规模退保事件之后,深陷巨亏泥潭的幸福人寿再次迎来重击:大股东计划一次性全部清仓抛售股权。

6月11日晚间,中国信达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拟转让所持全部幸福人寿股权,持股比例为50.995%。全部转让股份将面向同一竞买人或联合竞买团一次性转让。

有市场分析认为,此次转让,不排除和子公司幸福人寿亏损严重、拖累母公司业绩有关。而中国信达方面对此次抛售行为,解释为“落实监管精神,优化整合子公司平台资源”。

只不过,负重前行的幸福人寿,未来又会迎来怎样的接盘资金?

抛售近51%股权

巨亏险企拖累大股东

寿险公司不赚钱,一样难逃被抛弃的命运。

51%股权一次性出清!巨亏68亿的保险业

6月11日,中国信达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拟增加一项年度股东大会议案,内容为转让所持全部幸福人寿股权。幸福人寿是中国信达控股的寿险公司,中国信达持股共计约51.66亿股,股权占比为51%。

上述公告显示,中国信达拟通过省级以上产权交易所,对外公开转让所持全部幸福人寿股份。挂牌底价不低于幸福人寿的资产评估备案结果,评估基准日为2019年3月31日。全部转让股份面向同一竞买人或联合竞买团一次性转让。

对于此次清仓幸福人寿,中国信达给出的解释是,“落实有关监管精神,优化整合子公司平台资源”。按照流程,中国信达已经将上述公开挂牌出售子公司全部股权的议案,提请年度股东大会批准,同时该议案还需要取得相关机构的批准后,才最终落实。

幸福人寿是一家国有控股企业,成立于2007年11月,注册资本101.3亿元,股东包括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三胞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亿辉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17家公司,实际控制人为中国信达。

业内分析认为,此次幸福人寿被大股东全部出清,可能和过去业绩大幅亏损有关。据中国信达此前披露的偿付能力报告显示,幸福人寿2018年净亏损高达68.28亿元,成为当年保险行业的“亏损王”。

51%股权一次性出清!巨亏68亿的保险业

受到幸福人寿的拖累,中国信达2018年的业绩也表现不佳。2019年1月,中国信达发布盈利警告,2018年净利润较2017年同期下降30%左右,归结原因之一就是“权益类资产受资本市场冲击影响,本集团附属公司幸福人寿产生了较大的归属于本公司股东的应占亏损”。

激进炒股失败

仍处转型过渡期

实际上,在巨额亏损的背后,正是幸福人寿长期依赖权益投资、保险资金运营不合理而形成的后果。

针对去年大规模的亏损,幸福人寿曾对外表示,受2018年资本市场大幅下行影响,公司权益投资出现较大规模的损失,造成公司2018年度较大幅度亏损。

资料显示,幸福人寿在2015年至2018年上半年四期的投资收益率分别为9.04%、3.32%、5.30%和1.53%。权益类投资占比分别为18.35%、36.88%、26.32%、25.45%,权益类投资的风险敞口一直处于相对的高位。

51%股权一次性出清!巨亏68亿的保险业

据不完全统计,幸福人寿过去通过万能险账户和年金账户持有洪涛股份、苏宁环球、精工钢构、科士达、力帆股份等公司股份,并进入十大流通股名单。但上述公司股价2018年最高跌幅则最高达到55%以上,最低则有27%以上,平均跌幅接近40%左右。

在中债资信此前发布的评估报告称,幸福人寿去年上半年出现亏损,主要原因为上半年未安排中短存续期产品销售、投资市场环境低迷,以及退保规模增加。整体看,资本市场的波动给投资收益带来了不确定性,而公司盈利对投资收益依赖较大,资本市场波动值得关注。

同时,2018年,由于涉及合规问题,幸福人寿曾被限制做权益投资,造成当年收益出现大幅下滑。2018年6月28日,银保监会下发监管函,由于幸福人寿存在资金运用制度不健全、投资团队人员不足、未按规定开展投后管理等问题,责令公司全面整改、建立健全保险资金运用的管理制度和内控机制等,监管函下发之日起6个月,整改期间不得新增股权和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投资。

除了因投资造成的亏损之外,保费收入的大幅下降,也让幸福人寿的发展遭遇较大的经营压力。银保监会数据显示,2018年,幸福人寿原保险保费收入91.66亿元,同比2017年的184.75亿元减少了50.39%。

此前,幸福人寿对于保费下滑的原因解释,曾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2018年,公司顺应行业回归本源发展理念,坚定价值转型发展战略,主动调整业务结构,停售中短期产品,大幅减少银保规模型业务,着力发展长期期交型业务,因此出现阶段性保费下滑。

也有业内分析人士,由于过去幸福人寿一直比较依赖银保渠道,尽管银保渠道的规模保费占比逐步下调,但随着行业发展的变化,公司在拓展个险渠道方面仍显不足,也造成了规模保费不断下滑的态势,属于行业转型中的过渡期症状。

两次抛弃保险公司

中国信达回归主业

值得注意的是,抛售方中国信达,已经不是第一次对旗下子公司进行股权转让和资源整合了。

2016年末,中国信达以42.2亿元的价格转让了所持有的12.3亿股的信达财险股份,占总股本的41%,接盘方为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该笔转让交易完成后,深投控成为信达财险的控股股东,并更名为国任财险。

信达方面当时表示,公司转让信达财险股权是在深化国企改革背景下,进一步优化集团金融平台资源的战略考虑,通过引入有实力的股东,发挥股东合力,加快信达财险适应新经济形势的市场化体制改革步伐。

对比前后两次的转让原因,此次出售幸福人寿,则更突出了“落实有关监管精神”。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信达是国内四大不良资产处置公(MAC)司之一,除了拥有33家分公司之外,中国信达还拥有8家从事不良资产经营、资产管理和金融服务业务的平台子公司,幸福人寿是中国信达旗下的保险牌照子公司。

2019年2月,银保监会专门召开会管经营类机构相关座谈会,对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内的经营类机构提出要求,强化风险防控、专注主责主业。今年年初,四家MAC公司先后宣布将回归不良处置主业作为2019年工作重点,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明确提出,今年的重点也将围绕“大不良”业务开展、加速周转,推动业务经营向集约型转变。

分析认为,随着四大资产管理公司规模不断扩张,旗下金融牌照不断增多,不良资产处置的主业地位并不突出,当前监管部门明确要求资产管理公司“专注主业”,那么中国信达对旗下业绩拖累的子公司资产进行剥离并转让,也就符合情理之中了。

此外,随着幸福人寿接近51%股权被公开转让,这家仍具备保险牌照优势、业务分布广泛、经营治理整体情况尚属稳定的保险公司,未来将会由谁来接盘,则值得市场玩味。

文章来源: 中国基金报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金融观察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金融观察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特别提醒】: 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web@chinaes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