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金融 财经 科技 商业 新能源 新三板
数字 订阅 手机版
首页 > 财经频道 > 宏观> 文章详情页

破解资本寒冬,新三板债券信息平台搭建股债联动新模式

经济下行,大势已定。2018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长率为6.7%,对比2017年同期的6.9%出现明显回落。随着我国制度红利的减弱、资源约束的增强以及人口红利的下滑,资本寒冬悄然来临

 经济下行,大势已定。

2018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长率为6.7%,对比2017年同期的6.9%出现明显回落。随着我国制度红利的减弱、资源约束的增强以及人口红利的下滑,资本寒冬悄然来临,首当其冲的便是中国的中小微企业,痛感明显增加,经营困难加剧。

一、中小微企业融资举步维艰

中小微企业的快速发展已然成为世界各国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力量,在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增加就业岗位以及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我国中小微企业数量约为37.6万户,占总企业数量的98%,但是庞大的企业基数和萎缩融资规模却呈现出鲜明的对比。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2月,国内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0.74万亿元,仅占银行贷款总余额的24.67%。与此同时,在间接融资领域,中小微企业的融资占比逐年下滑,且门槛日益提高,中小微企业融资举步维艰。中小微企业在融资中面临着众多障碍,其中“融资难”、“融资慢”和“融资贵”问题最为突出。

二、破解资本寒冬,多方发力探索

在资本寒冬的席卷下,多方不断发力,探索破解方式。

据新华社消息,近日,***办公厅、***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若干意见》指出,要推进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稳步推进新三板发行与交易制度改革,促进新三板成为创新型民营中小微企业融资的重要平台。

中国的股权投资行业已由资本套利阶段进入到价值投资阶段,各头部投资机构正在探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投后主动管理能力,并由此定位自身的行业地位和品牌,在对中小微企业的投资决策中,将进一步形成价值发现、价值创造、价值重整的整套投资体系,提高投资效率和准确度。

三、新三板搭建股债联动平台,引领新春天

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股权、债权融资是破局的关键渠道,但是以目前市场运行情况来看,单纯的股权融资或者债权融资并不能对企业起到最佳的效果。例如,在单纯的股权融资中,因股权质押等原因,已有新筑股份、华塑控股、金一文化等18家A股上市公司被国资控股,另有一大波上市公司控股权转手还在路上。截至2018年7月,银行间和交易所债券市场共有67个主体发行的132只债券发生了违约,涉及违约的债券余额规模达993亿元,单纯的债权融资市场也岌岌可危。

在此情况下,股债联动或将成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慢、融资贵”问题的最佳方式,而目前市场上,针对中小微企业融资的股债联动平台屈指可数,其中以新三板债券信息平台最为突出。

新三板债券信息平台是新三板首家债券信息平台,搭建了新三板股债联动的新模式,以提供专业、及时、高效的新三板债券理财产品信息服务为核心,致力于帮助优质新三板企业完成债券融资,实现企业快速发展;助力高净值人群甄选优质新三板债券理财产品标的,实现资产保值增值。

新三板债券信息平台将企业数据和企业信用打通,依托新技术,让股权、债权两种不同金融属性的融资工具在数据底层实现融合。通过企业股权质押担保、全方位的金融信息跟踪和智能化精准匹配,一方面让企业的融资、变现更加的高效,另一方面有效的解决投资者投资新三板企业高风险的难题,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急、频、少、繁”的问题,促进中小微企业更快、稳发展。平台始终坚持专业、严谨、自律、合规的发展理念,积极响应***《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的政策,提高金融信息服务的覆盖率,通过全方位的风控系统和财务分析体系,提升风险控制的水平和效率,凭借先进的理念创新和服务创新,让金融信息服务更具人性化和专业化,为企业和个人创造更高效、便捷的金融信息环境。

与此同时,平台通过业务创新,实现更加高效的资源流动和资金融通,帮助新三板、挂牌企业、投资者、券商、律师、会计师、评估师等多个行业实现多方共赢,通过股债联动新模式帮助数千亿定增资金实现变现和流转,帮助中小企业重新换血,打造新的资金链,也为资本市场打入一支强心针,焕发了新的市场经济面貌,让资本市场迎来新的春天。

文章来源: 中国贸易新闻网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金融观察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金融观察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特别提醒】: 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web@chinaes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