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金融 财经 科技 商业 新能源 新三板
数字 订阅 手机版
首页 > 财经频道 > 宏观> 文章详情页

中国电信·甜橙金融高峰论坛三大“观”点:金融科技助力智能普惠生态

2018年,是互联网金融“智变”的一年。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金融科技不断演进,互联网金融行业从跑马圈地的初级阶段深入发展到生态建设阶段,“智

2018年,是互联网金融“智变”的一年。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金融科技不断演进,互联网金融行业从跑马圈地的初级阶段深入发展到生态建设阶段,“智慧金融”与“普惠生态”成为行业发展的共识。9月14日,中国电信旗下甜橙金融成功举办“智慧金融 生态共赢“金融科技高峰论坛,展望金融科技行业的未来生态。来自前海母基金、招联金融、蚂蚁金服、京东金融、上海交通大学、兴业消费金融、用友等机构的领军人物悉数到场,并分享了对金融科技发展前景的独到见解。

观趋势 创新赋能智慧金融

论坛现场,各位嘉宾以多样化、专业化的视角,深入探讨了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区块链等技术为代表的金融科技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前沿应用。

前海母基金总经理陈文正以投资人的视角探讨金融科技与消费金融的联系,他认为,“AI与智能算法的优化,为智慧金融带来了广阔机会。未来,这个行业的市场空间潜力巨大。”

用友广信公司金融专家&友金所联合创始人熊伟表示,一直以来,小微企业为社会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和帮助,但由于其对传统银行等商业价值不大,且难于监管,常常面临融资难的问题。云计算等金融科技创新帮助小微企业实现了财务信息云化处理,提高了风险管控能力,同时也解决了他们由于信息不健全带来的融资难问题。

 

论坛现场嘉宾达成共识,要继续深挖金融科技的创新突破与落地应用,以智慧金融赋能普惠生态。甜橙金融总经理罗来峰表示,“普惠是发展智慧金融的目标,以金融科技为核心的智慧金融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甜橙金融强调发展‘智慧金融’,也正是普惠道路上夯实基石的重要举措。”

观生态 科技助力安全普惠

2018年,金融监管继续趋严,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仍然是不可轻视的主题。围绕金融科技加强风控的主题,来自产业相关机构的多位嘉宾分享了精彩独到的观点。

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系特别研究员严峻驰提出,金融科技能够在信贷担保网络的风险评估与可视化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助力互联网金融安全发展,“通过这种大数据、图计算的方法可能更有利于我们理解问题,并对化解系统性的风险有很直观的帮助。”

招联金融副总经理谢云立认为,互联网金融发展始终要保证安全至上,要让AI为消费金融保驾护航。他分享了招联金融自身的发展经验,招联金融通过金融科技严控风险,保证数据和交易的安全,提升了用户体验,从而打造了一个安全可靠的普惠金融体系。同时他还强调,在加强金融安全保障的同时,金融科技要以人为本、以智促惠,为消费服务创新提供助力,推动普惠金融生态圈的构建,使大众的生活更智能、更美好。

兴业消费金融董事长郑海清也强调了普惠金融的重要性,科技赋能使得普惠金融具备了可能性和可行性,金融科技与万千客户美好生活的需求结合起来,是行业的良心之本。

观业态 合作促进稳定发展

当互联网金融进入生态建设阶段,行业主体间呈现出开放合作的市场格局。区别于以往的单体竞争,在新的行业环境下,企业合作能够凝聚产业合力,推动金融业稳定发展,共同构筑智能普惠生态。

京东金融ZRobotCEO乔杨认为,“新的时代是基于信用场景的时代,我们将信用作为工具和手段,不是用来击败你的对手,而是将它作为连接器,把各个合作方连接起来,共同创造更大的信用生态,达成实现共赢的效果。”

蚂蚁金服花呗事业部总监韩厥分享了花呗和甜橙金融等机构合作的成功案例,并希望通过金融科技的发展和深化,拓展更广泛的合作空间,以更好的服务用户。

甜橙金融总经理罗来峰分享了甜橙金融在行业合作方面的实践,甜橙金融积极拓展合作伙伴,通过与品质生活电商、大型连锁超市、科研机构的全方位合作,谋求产业链伙伴之间的生态共赢。他强调,“甜橙金融与行业合作伙伴的关系,不是零和博弈,而是共生共赢。未来,甜橙金融将朝着智能、开放、多元、共享、普惠的方向发展,实现跨平台、跨业态、跨渠道的整合。”

 

论坛现场,甜橙金融邀请了行业伙伴进行了消费金融产业联盟和聚合支付产业联盟两轮联盟签约仪式,借以表达开放合作、生态共赢的行业愿景。值得注意的是,8月10日,甜橙金融正式入选国务院“国企改革双百行动”企业名单,将进一步加速混合所有制改革,大力引进战略投资。在此背景下,甜橙金融在金融创新和行业合作方面的发展十分值得期待。

 

值此产业变革之际,甜橙金融举办“智慧金融 生态共赢”金融科技高峰论坛,是智慧金融发展之路的重要一步。甜橙金融总经理罗来峰表示,“我们希望借助此次论坛的契机,与行业伙伴及社会各界人士共同携手,进一步响应监管、服务民生、共享资源、合作共赢,打造更加完善的智慧金融体系。”

文章来源: 中华网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金融观察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金融观察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特别提醒】: 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web@chinaes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