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金融 财经 科技 商业 新能源 新三板
数字 订阅 手机版
首页 > 财经频道 > 宏观> 文章详情页

2018国际货币论坛金融壹账通破局融资难题,白皮书发布引中小企业共鸣

7月中旬,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系列活之中国人民大学2018国际货币论坛正式拉开帷幕。本次论坛聚集金融、科技等领域的杰出学者、企业家,不仅为行业搭建探讨交流的平台,更为金融

 7月中旬,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系列活之中国人民大学2018国际货币论坛正式拉开帷幕。本次论坛聚集金融、科技等领域的杰出学者、企业家,不仅为行业搭建探讨交流的平台,更为金融业的发展带来更多启发与思考。而在7月15日召开的金融分论坛上,与会者围绕“金融科技助力实体经济发展与升级”各抒己见。

同时,深圳壹账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为金融壹账通)发布业内首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白皮书——《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变革与金融科技前沿发展》(下称为白皮书)。金融壹账通与各路大咖共襄盛举,以发布的白皮书同与会者一起探讨金融科技、实体经济的创新发展与趋势。而这份白皮书也成为当日亮点,为中小企业信贷难题提出了新思路。

聚焦中小企业信贷难题,金融壹账通白皮书提出新思路

在白皮书中,亮点内容层出不断。整体来看,白皮书主要聚焦于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现状,肯定了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但同时指出它们正在遭遇金融困境。尤其是在融资方面,中小企业的融资诉求得不到真正的满足。而为了改变这种现状,白皮书指出,必须通过金融科技来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问题的解决提供新视野、新思路。

此外,在白皮书发布会环节上,与会嘉宾发表的主旨演讲受到了业内权威人士的肯定。金融壹账通副总经理兼首席技术官、首席运营官黄宇翔结合白皮书内容,从金融科技发展趋势及在中小企业应用场景案例等方面,对金融科技的动向及其在中小企业落地的情况进行了深入剖析。

黄宇翔认为,全球金融科技市场规模稳步增长,而中国处于领先地位。数据显示,去年全球金融科技融资总规模达到1054亿美元,较2016年新增融资金融约215亿美元,新增部分中,中国融资额占比57%,发展十分迅猛。此外,金融科技也已从一种“可选”的提效工具迅速成长为“必选”的发展利器。随着新的数字化商业模式日渐清晰,金融科技公司已经成为金融服务市场 “不可或缺”的主要参与者。

但不管金融科技如何快速进化,黄宇翔表示解决行业痛点和客户痛点仍为第一要务,也是一家金融科技公司能否立足并取得成功的首要因素。而金融壹账通作为行业战略赋能者,已打造出F2B最先进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平台。对此,黄宇翔分享了他对小企业的认知。目前,小微企业市场巨大,数量占整个中小企业市场97%,融资潜力达25万亿。

但与此同时,小微企业有着多元化的信贷服务的痛点与需求。一方面,小微企业资金需求有着短、频、急的特征,另一方面,中小银行面临贷前数据不全、审批低效、监控不及时等问题。为了解决双方的痛点,金融壹账通的信贷中心依靠大数据和科技,致力于成为中小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的桥梁,解决小微企业信贷难题。

壹企业全面发力,用科技让信贷更简单

金融壹账通旗下专注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题的平台——壹企业,连接着中小企业这一端,解决中小企业面对融资及日常经营所遇到的各种问题。而壹企业最大的特性,在于其是一个“更聪明”的中小企业贷款平台。

壹企业是如何做到“更聪明”的呢?一是壹企业应用了智能认证系统,包括客户身份认证及数据感知技术,大幅提升申请效率,优化客户体验,实现更方便的操作;二是在安全方面,采用了壹账链技术,保证用户的信息安全和放款安全;三是壹企业接入了多家银行的产品,经过后台算法分析和比对,给用户提供最合适的贷款产品推荐。基于这三方面的平台优势,壹企业能够针对企业多元化需求,提供全面、智能、快速、安全的金融服务方案,持续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难题。

“我们让数据变得更有价值,金融科技助力中小企业金融服务。” 中小企业金融科技服务中心负责人李鹏说到。在白皮书发布会上,李鹏针对另一平台——壹企银的多元特性进行全面介绍。目前,壹企银广泛应用区块链、人工智能、生物识别等科技手段,打造出智能客户匹配、智能风险防控和智能系统应用三大引擎,全面改造传统模式下的信贷流程,开启中小企业融资新模式。

引中小企业主共鸣,良性发展在即

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颠覆性技术全面落地的当下,金融科技已经展现出了全新的态势。而在这种态势下,如何发挥金融科技助力实体经济的重要作用,又实现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金融壹账通发布的白皮书和相关嘉宾的演讲,或许已经指明了一条全新道路。

在深入剖析中小企业信贷难的问题后,金融壹账通无疑已经引起了中小企业主情感上的共鸣。而与此同时,白皮书和演讲也提高了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及其信贷现状的关注。最终,通过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金融壹账通有望促进中小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的良性发展。

文章来源: 中国网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金融观察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金融观察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特别提醒】: 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web@chinaes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