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金融 财经 科技 商业 新能源 新三板
数字 订阅 手机版
首页 > 经济频道 > 经济> 文章详情页

建立市场化投融资机制 更好服务基础设施建设评《PPP与资产证券化》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与政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导作用,如何能够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以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和资源,增加、改善和优化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成为政府与市场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命题,而这个命题的焦点就在于PPP。

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是指政府为增强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提高供给效率,通过特许经营、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方式,与社会资本建立的利益共享、风险分担及长期合作关系。当前国内经济形势与外部环境下,我国公共基础设施投融资需求很大,尤其是近些年来政府强调的城镇化建设,2020年前就需要至少50万亿元的投资资金用于城市建设。倘若考虑到我国中等收入人群规模迅速扩大,贫富差距也日益明显,政府和社会都不断提高了对医疗、交通、养老、卫生及其他公共服务的要求,所需金额还可能远不止于此。不过,城镇化正是通过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投资拓展区域发展空间,与此同时,以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为基础,以“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为引领,形成沿海沿江沿线经济带为主的纵向横向经济轴带。对外合作的重心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打造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全面开放新格局。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国际大通道建设,共同建设国际经济合作走廊。

我国在国内和国际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对应了巨大的融资需求,但在当前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趋势下,各级政府融资渠道出现了持续收窄,同时,在巨大融资需求与机遇面前,如何管控好潜在的金融风险是中央政府更为关注的问题。中央政府规范和限制地方政府融资方式,大力倡导地方政府通过PPP项目融资,正是源于对未来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考虑与担心,加上财政预算的限制,PPP已经逐渐成为政府解决基建设施融资的重要途径。财政部公开的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数据信息显示,截至2016年5月底,全国各地PPP项目总计有8644个,项目金额接近10万亿元。

不过,当前社会资本参与PPP项目始终缺乏动力,而且作为PPP融资主体的项目公司主要侧重于银行贷款,注重须建设前期的融资与实物资本投资。从资金来源来看,很多PPP项目与旧有的地方政府融资方式本质差别不大。未来亟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市场化的PPP投融资机制,以更好地服务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为什么社会资本对于参与PPP项目明显动力不足?简单而言,PPP项目投资金额巨大、投资期限长、收益不是很高、项目投资后流动性匮乏,最重要的是社会资本参与主体对法律制度环境、地方政府治理和诚信建设方面的配套支持措施存在疑虑,这些因素都极大地影响了社会资本进入的积极性。要解决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在内的政府融资难题,既需要政府的必要引导和支持(比如开发性金融机构的前期引导作用),更要创新机制(比如《PPP与资产证券化》所强调的利益分享和风险共担机制、理性的争端解决机制)吸引私人部门参与。充分调动企业参与积极性,不仅需要大企业的参与,更要高度重视中小企业的参与,创造良好的政策、法律、会计、税收等必须的市场基础环境。未来需要思考如何按照PPP模式汇聚多方力量、各种资源,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与金融市场发展。同时,开发运用基金、股票、债券、资产证券化、信托和其他多种形式的金融工具。

随着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问题的日益规范,随着PPP模式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文件逐步推出,随着公共服务和公共事业领域应用资产证券化盘活存量资产的案例日益增多,我国PPP项目的大力推进与资产证券化大发展的结合,就好比是一场“财政与金融的有效联姻”。为了这场“婚姻”的长久共赢,政府及市场的业内专业人士都应作出积极而深入的探讨,在发展中集思广益,多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中国资产证券化研究院院长林华组织专业团队撰写的《PPP与资产证券化》,就是从思考如何应对当前PPP项目融资中存在的瓶颈和困难开始的。如书名所展示的,本书的最大特色就在于立足于林教授团队在资产证券化领域的专业水准,借鉴国外成熟市场的有益经验,结合发展PPP模式的关键要点与国内现状,从业务运作模式与实务操作入手,对PPP项目的融资结构、项目的资产证券化、PPP基金、会计和税务处理要点、法律实务、信用评级等系列关键问题进行了具体而深入的介绍与分析,既有系统的操作流程介绍,也有详尽的案例解析。作为一本系统而务实的工具参考书,本书对于PPP项目融资与资产证券化市场的从业人员、监管机构人员及理论研究人员均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作者系联合信用评级研究总监、西南财经大学特聘研究员)

文章来源: 金融时报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金融观察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金融观察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特别提醒】: 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web@chinaes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