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金融 财经 科技 商业 新能源 新三板
数字 订阅 手机版
首页 > 要闻 > 国际> 文章详情页

上半年金价暴涨近三成 风险和不确定性成“推手”

受叙利亚战争、英国脱欧派胜出等因素影响,2016年上半年黄金价格强势反弹,从1月每盎司1061.79美元的最低点一路上涨,7月6日最高达每盎司1375.31美元,最高涨幅近三成。北京时间7月

受叙利亚战争、英国脱欧派胜出等因素影响,2016年上半年黄金价格强势反弹,从1月每盎司1061.79美元的最低点一路上涨,7月6日最高达每盎司1375.31美元,最高涨幅近三成。北京时间7月28日凌晨,美联储宣布维持利率不变为黄金多头提供了支持,此前连续多日下跌的金价猛涨至每盎司1343美元。在很多分析师眼里,黄金市场对美国利率预期变得越来越敏感,随着更多数据或影响美国加息前景的消息发布,金价走势或将更加波动。就今年上半年黄金市场具有怎样的运行特征,未来市场可能面临哪些风险因素,供需因素如何影响金价走势以及英国脱欧会否影响伦敦作为黄金基准定价中心的地位等热点问题,记者日前对前来北京出席中国国际黄金大会的世界黄金协会会员与市场关系总监约翰·穆里根进行了独家专访。

在总结上半年黄金市场的运行特征时,穆里根用了“需求强劲”这一关键词,且认为一季度的需求更多的是投资需求。他告诉记者,基于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增加,上半年金价逆市上扬,且短期来看风险和不确定性尚未出现消失的迹象。他说,一季度的需求变化主要反映了西方投资者由于投资情绪所导致的非常复杂的战略调整,体现在黄金ETF需求量大增,大量资金流入黄金ETF。他认为投资者情绪变化主要由以下因素推动。首先,全球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日益增大,负利率政策已在越来越多的国家或地区实施,这意味着以往很多低风险、安全、稳定的资产现在已经进入负利率时代,这对于那些在投资组合中很需要这些资产的投资者来说意味着很大的变化,专业的机构投资者和央行都受到了很大影响,他们将目光转向黄金,使黄金成为其分散风险的工具之一,以确保资产组合的稳定和安全。其次,英国脱欧派胜出、美国大选结果难以预知等政治上的不确定性,令全球特别是西方投资者重新评估其资产组合,重新考虑黄金的价值。

事实上,在传统的实物黄金市场上,上半年主要市场印度、中国的消费者信心疲软,印度政府的干预甚至令当地市场出现了暂时的、阶段性下滑。尽管如此,穆里根表示,全球黄金投资需求如此巨大,以至于其抵消了部分市场实物金需求下滑的影响,使得金价保持全面上涨趋势。

记者注意到,央行增持是近年来金价持续上涨的一大推手。截至2015年,各国央行已连续6年净增持黄金。世界黄金协会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球央行增持黄金至3.28万吨,同比增长2.7%。

谈及央行持续增持黄金的主要原因,穆里根表示,央行购买黄金是长期战略,且也代表了其对黄金的态度以及手段上的变化。2010年以前,央行是黄金的净出售方。2008年到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使得各国央行开始重新考虑自己的资产配置,特别是考虑到如果全部配置美元计价资产,他们面临的风险会很大,因而急需找到分散风险的替代品,黄金自然而然进入其视野。“欧洲各国央行出于传统的习惯,通常都会大量持有黄金,但新兴经济体央行持有黄金的量是很少的。中国也有类似情况。”他说,虽然中国央行持续购金,但是黄金占其总资产的比例仍低于2%。各种研究表明,央行持有黄金比较优化的比例应该是2%至10%,有些央行的黄金持有比重甚至达到20%。

展望下半年黄金市场的供应与需求,穆里根告诉记者,由于风险和不确定性依然存在,黄金的投资需求还是非常强劲的。不仅央行增持黄金,日本很多养老基金和其他机构投资者也已开始配置黄金,个人投资者对金币和金条的需求也非常强劲。当然,如果一些市场的消费者信心不够,实物金的消费需求将继续下降。不过,如果看得更长远一点(半年以上),人们可以看到驱动黄金市场变化的主要是供给。“这几年的黄金生产和金矿开采一直处于高位运行。由于黄金本身具有稀缺性,开采量也在逐渐下降,我们预计在未来几年黄金的供给将呈下降趋势。”

毫无疑问,英国脱欧是影响黄金市场的一个不确定因素。那么,英国脱欧会不会影响到伦敦作为黄金基准定价中心的地位?纽约会不会逐渐取而代之,上海是否会异军突起呢?

对此,穆里根表示,谁都不知道英国脱欧的最终影响,目前主要讨论的是有哪些挑战(主要是近期挑战)以及各国对于伦敦作为全球黄金主要交易场所的反应。总的来说,因为伦敦市场的主要参与方来自全球而不只是本地,英国退欧对于伦敦作为黄金主要交易场所没有什么大的影响。他还表示,作为全球黄金的交易枢纽或交易中心,不管是伦敦、纽约还是上海,他们都有一些共性,如市场的透明高效以及全球化、全球整合趋势。不过,这三个市场面对的群体不同。他认为这些交易中心之间更多的不是竞争关系,而是跨市场整合的关系。

文章来源: 金融时报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金融观察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金融观察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特别提醒】: 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web@chinaesm.com